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防伪措施比较简单。
当时新旧设备同时投入生产,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没有统一的规格,造成质量差别大,券别种类繁多,票面破损严重。第一套人民币前后发行了12种券别,共计62种版别。
主要采用的是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胶凹套印、暗记等多种印刷技术。在62种票面中有18种使用了凹印技术。
凸版主要用于冠字号码的印刷,其特点是纸张多样,防伪措施简单,票面色泽多样,规格不统一,暗记多。由于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技术落后,所以钞票的防伪措施也相对比较少,暗记使用频次多也是第一套人民币防伪一个明显的特征,每张钞票使用暗记的特点多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结合密切,多以文字为暗记。
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制主要是利用苏联的制版技术,为了提升防伪水平,扩大了凹印印刷技术的使用范围。
在凹印图文上大量应用了精细图纹防伪技术,如凹印变点,黑白线花纹,暗花、黑白交错暗花等。
当时,我国在一系列防伪技术手段上还处在落后阶段,对世界上先进的钞票印刷技术知晓得太少。经过广大技术人员不断的刻苦研究和摸索,试制成功了“黑白线图案花纹技术”“钢版雕刻变点技术”“钢版雕刻暗花技术”“浮雕花纹技术”等。“黑白线圈线”和“多色接线技术”在改版的5元券(1956年版)上得到了应用。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刷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可以说自此人民币才有了真正的防伪措施,印刷技术更加规范统一,表明我国钞票印制能力开始迈入规范化生产轨道。
第三套人民币是在“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自主开发印制,防伪技术有所增多。
在保留第二套人民币所用的凹印变点,黑白线花纹,暗花、黑白交错暗花基础上,加大了凹印图案的面积,并自主研发了“平版一版四色接纹”和“一版四色凹印接纹”印钞技术。
“一版多色双面凸印间接印钞”技术更是我国首创,具有正背面同时一次印刷,套印正确,色数多,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套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券均采用双面凹印技术;5角、2角券采用的是正面凹印;1角券1962年开始发行的双面凹印,1966年1月10日发行的为单面凹印,后期全部改为胶印。
第三套人民币彻底结束了借助外国力量印制钞票的历史,实现了自主印制钞票的目标。1960年版5元券,正面炼钢工人图案采用当时我国独有的接线技术印刷,线条精细,对接准确,被国际印钞界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既吸收了国外钞票设计的一些艺术特点,又保持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胶印对印技术、胶印接线印刷技术和凸印号码技术等。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通用的钞票防伪技术,它具有凹凸感强,难以复制的特点。
主币各券种人物头像都是使用此种工艺制作而成的。5元、2元、1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右下角的小花束,迎光透视观察正背面图案完全对应吻合,这是使用对印技术制作而成。胶印和凹印接线印刷技术的应用更增强了钞票的仿制难度,每根线条呈现两种以上颜色,不同颜色之间对接完整,不产生重叠、漏白现象。钞票冠字号码使用的是特制的凸印设备印制的,号码字型、字体大小、线条粗细都是特定的。
另外,10元券还首次使用了隐形图案印制技术,正面右上角蓝黑色圆形图纹中间,变换角度观察可见英文字母“C”字样,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年发行后也没有对外公布。
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胶凹缩微文字印刷技术。
这些防伪技术与以往各套人民币防伪技术虽然基本特征一致,但产品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同为对印图案,1999年版和2005年版为古钱币阴阳对印图案,2015年版为面额数字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更有利于公众识别。且手工雕刻头像,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更加清晰,凹凸感更强,凹印隐形面额数字更加便于观察。缩微文字虽小,放大镜下观察清晰可辨,但却难以仿制。双色横号码和双色接线号码印制技术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防伪技术。除1999年版100元、50元券采用的是横、竖双号码外,其余各券种都采用了双色横号码。1999年版10元券的双色接线号码更是独特;2015年版红黑双色横号码与蓝色竖号码同时呈现在币面,更增加了仿制的难度。